《西游记》的世界主要分三个层次:天庭、凡间和幽冥界。
基本情况
天宫为大部分神仙的居所,存在着一个如同古代封建帝国朝廷的机制,掌管着整个世界的一切重要事务。凡间则是人类和动物居住的地方,同时也存在着妖怪、佛门神灵和部分神仙。凡间分为四大部洲(此说法来源于佛教),有东胜神洲、西牛贺洲、南赡部洲和北俱卢洲。幽冥界为掌管世间生灵死后魂魄的机关,其官员皆为神仙和佛门神灵,同样归天庭管制。
东胜神洲
1. 东胜神洲是佛教传说和《西游记》里提到的四大部洲之一,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地理意义。
2. 该洲位于须弥山的东侧,处于咸海中央,形状可以描述为东部狭窄而西部宽广,有时被形容为半月状,另外的记载也提到其形状如满月,土体呈圆形。
3. 东胜神洲的守护神是四大天王之一的持国天王,负责对其进行守卫。
4. 此地被称为具有“三事殊胜”,即土地辽阔、丰富以及奇妙,这意味着东胜神洲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奇特的特性。
5. 在众生的体态上,东胜神洲的人与其他部洲的居民相比,有着独特的优势,例如身高通常为八肘(约合4.8米),且人类的寿命可长达250岁。
6. 在东胜神洲内,有一个重要的国家叫傲来国,该国靠近海域,海中耸立着著名的灵山——花果山,这里是著名角色孙悟空的出生地。
7. 花果山被视为十洲的根源,形成于盘古开天辟地之时,是海中三座神岛的发源地,灵气浓厚。
8. 总体来说,东胜神洲在《西游记》中被描绘成一个充满神秘和魔幻的地域,代指神仙的栖息之地,为小说情节提供了独特的背景和奇幻的元素,引起了人们对神秘东方世界的幻想与探索。
西牛贺洲
1. 在《西游记》中,西牛贺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,其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引人注目。
2. 西牛贺洲坐落于须弥山的西方,位于小说设定的世界西部,区别于东胜神洲、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等其他三大洲。
3. 其独特的地形被形容为满月的样子,人面轮廓亦似满月,这样的描绘为西牛贺洲增添了神秘的氛围和地域特征。
4. 此外,西牛贺洲以“多牛、多羊、多珠玉”著称,牛和羊是该地区常见的家畜,而珠宝和美玉很可能是当地的特产,以此作为货币进行交易。
5. 西牛贺洲还有着重要的宗教背景,是佛教的关键根据地,其中如来佛祖所在的大雷音寺就是其核心。
6. 大雷音寺不仅是佛教圣地,也是唐僧师徒取经的最终目的地,因而在佛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。
7. 除了如来佛祖,西牛贺洲还居住着许多强大的角色,如菩提祖师和地仙之祖镇元子,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具备非凡的实力。
8. 菩提祖师隐居于灵台方寸山,在传授孙悟空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等本领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,而镇元子则在万寿山修行,栽培神奇的人参果,药用价值极高。
9. 然而,与如来佛祖提倡的“养气潜灵”思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西牛贺洲妖怪众多,给前来取经的唐僧师徒带来了诸多挑战。
10. 从唐僧师徒踏入西牛贺洲起,便遭遇了多个强大的妖怪,如碗子山的奎木狼、平顶山的金角银角、通天河的灵感大王及狮驼岭的各种妖怪,极大阻碍了取经之路。
11. 这些妖怪的来源多样,部分是神仙的坐骑或童子下凡化为妖,这也反映出西牛贺洲在佛教势力范围内,存在着管理上的不足或其他隐秘因素。
12. 最后来说,西牛贺洲是《西游记》故事的主要发生地,唐僧师徒的多次经历和考验几乎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,使其成为整个取经故事的核心舞台。
南赡部洲
1. 在《西游记》中,南赡部洲是佛教传说心目中的四大部洲之一。
2. 其地理位置设定在须弥山的南侧,位于咸海之中。
3. 根据小说的描绘,南赡部洲位于傲来国的西北方向、东胜神洲的正西面,两者之间隔有一重东海;而其西边与西牛贺洲接壤,再隔一重西海;北侧则与北俱芦洲隔着一重北海。
4. 在人文环境方面,南赡部洲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。
5. 故事中,唐僧的故乡大唐帝国恰好位于这个洲的中心,代表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。
6. 该地人口繁多,资源丰富,然而社会风气复杂多样。
7. 如来佛祖对南赡部洲的人们持有负面看法,认为他们沉迷于享乐与争斗,称其为“是非恶海”。
8. 不过,有学者认为,如来的这一看法可能带有偏见,因为当时的大唐正处于繁荣的贞观时期,各地朝贡络绎不绝。
9. 南赡部洲拥有深厚的文化遗产,孔子曾在此传授仁义礼智,并且历代帝王相继,为社会建立了独特的道德和法律体系。
10. 然而,在如来眼中,这里的居民并不遵循佛教教义,缺乏善缘。
11. 此外,南赡部洲也有众多著名的神仙道观,比如位于武当山的真武道观、位于盱眙山的王菩萨道观、位于五台山的文殊菩萨道观,以及位于峨眉山的普贤菩萨道观。
12. 值得一提的是,南赡部洲是唐僧师徒开始西天取经的重要出发地,标志着整个取经故事的起点。
13. 从这里,唐僧一行人展开了前往西牛贺洲灵山求取真经的艰难历程。
北俱卢洲
1. 在《西游记》中,北俱芦洲是四大部洲之一,位于须弥山的北方。
2. 该地区与南赡部洲通过一重北海相隔,属于一个相对独立且与其他部洲联系不紧密的区域。
3. 此地气候宜人,四季温和,给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。
4. 北俱芦洲土地肥沃,食物自然生长,米饭等食品丰富到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。
5. 这里生长有一种特殊的树,树下可供居住,树上掉落的物品不仅包括衣服,还有各式家具,居民几乎可以从自然中获取大部分生活必需品。
6. 此地居民的寿命极为长久,能活到一千岁,且在此期间始终保持年轻的外貌,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。
7. 居民性情纯朴,心思单纯,缺乏复杂的情感,与他人相处较为简单。
8. 他们的生活方式相对原始,没有家庭和私有制的概念,男女关系自由,不需结婚,儿女则被交由路人共同养育。
9. 尽管北俱芦洲的人无法成佛,但其死后必然会升入天界,他们对宗教的理解和追求与其他部洲并不相同,更加注重现世的生活享受而非佛法的修炼。
10. 在《西游记》中,北俱芦洲的出场频率较低,故事主要集中于东胜神洲、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。
11. 如来曾提到,北俱芦洲的人虽然好杀生,但多是出于生存的需要,性情简单且鲜有过多的情感纠葛。
12. 此外,真武大帝也提及南赡部洲与北俱芦洲的妖魔已经被他斩杀得差不多,因此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人族。
幽冥界
1. 在《西游记》中,幽冥界被描绘为一个神秘且令人畏惧的地方,这里的特征和制度颇具特色。
2. 该界的入口显现出不同的标识,孙悟空所见的城门上镌刻着“幽冥界”三个字,而唐太宗在游历地府时,则目睹了“幽冥地府鬼门关”的金色大字,这暗示了地府入口的标识可能存在变化,然而书中并未详细解释其原因。
3. 幽冥界的管理者是地藏王菩萨,其地位尊崇,负责监督十位冥王。他立下誓言,直到地狱空无众生,才愿成佛,从而赢得了众生的崇拜。
4. 十位冥王,即十殿阎王,包括秦广王、楚江王等,分工明确,管理幽冥界的不同事务,如秦广王负责生死与夭寿,而楚江王则掌管地狱。
5. 幽冥界的地理环境相当复杂,森罗殿之后便是幽冥背阴山,阳光难以照射到这里,四周被黑雾笼罩,地势险恶,鬼怪潜伏其间。
6. 在这座山上,生机全无,只见荆棘繁密,奇怪的声音充斥耳边,环境显得极其阴森可怖。
7. 森罗殿是幽冥界的主要殿堂之一,十位冥王在此处理生死案件,孙悟空曾经闯入其中,查阅生死簿。
8. 孽镜台位于第一殿秦广王的侧面,阴魂在此照镜后能显现其生前所犯的罪行,令人心生畏惧。
9. 望乡台则是阴魂与阳间亲人告别的最后机会,之后会根据其所犯的罪行送至不同的受罚小狱。
10. 在孟婆亭中,孟婆为阴魂提供汤水,饮后便会忘记前生记忆,而亭旁的忘川河则流淌着血黄色的河水,河中充斥着无数苦难的灵魂。
11. 忘川河的桥分为三层,善魂、一般灵魂和恶魂各自分道而行,恶魂将面临河中生物的撕咬。
12. 最终,阴魂将在六道轮回中接受审判,阎王将其根据生前所为,投放于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、地狱道、畜生道或饿鬼道。
13. 往全局而言,《西游记》中的幽冥界展现了完备的等级体系和阴森的氛围,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死与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想象。
天宫
1. 在《西游记》中,天宫被设定为神灵的栖息之所,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氛围。
2. 天宫的建筑风格璀璨夺目,内有灵霄宝殿、瑶池仙境和兜率宫等重要场所,其中灵霄宝殿是玉帝的居所,极为宏伟壮观。
3. 天宫内居住着众多神仙,包括玉帝、王母娘娘、太上老君及太白金星等,他们各自负责不同的职务,共同管理天宫及人间的事务。
4. 天宫的安全性极高,设有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天门,进入天宫必须通过这些门,而每个天门都有神明轮流值守,防守力量强大。
5. 在天宫中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,神仙的地位越高,其居住的层次也越高,例如,玉帝居住在最高层,而普通神仙则位于较低的位置。
6. 总体而言,天宫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庄重气息的场所,为《西游记》的故事增添了丰富的奇幻元素。
凡间
1. 《西游记》中的凡间展现了丰富的多样特征,涉及地理环境及国家分布。
2. 书中描绘了多种地貌,包括雄伟山脉、繁茂森林、广阔沙漠以及奔腾的河流。
3. 例如,花果山是一座灵气洋溢、风景宜人的山脉,这里生长着奇特的花草,并栖息着灵猴,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;而火焰山则是一个高温炎热、寸草不生的地方,绵延八百里,需借助芭蕉扇来降温。
4. 唐僧一行人在西行途中经过多个国家,如宝象国、乌鸡国、车迟国、女儿国以及天竺国等,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政治结构。
5. 比如,女儿国是一个只有女性的国家,依靠子母河的水来繁衍后代;而天竺国则以佛教为主,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。
6. 在社会结构方面,凡间的阶层划分十分明显,皇帝、官员和贵族组成了统治阶层,享有权力与财富;而平民则处于社会底层,艰辛耕作,生活困苦。
7. 例如,在高老庄,高太公是一个富裕的地主,拥有大片田地和房屋,而庄上的普通农民则为他辛勤劳作。
8.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各具特色,有农民、商人、工匠、渔夫和樵夫等不同的职业,书中对市井生活的描写颇为细致。
9. 长安城热闹繁华,街道上商铺林立,往来人流熙攘。
10. 在宗教信仰方面,佛教在凡间的传播广泛,影响深远。
11. 许多国家设有寺庙,僧人日常在寺庙中进行修行与讲经,民众也常前来祈祷求福。
12. 唐僧师徒的取经之旅更是进一步推动了佛教的影响力,许多国王对他们表示敬重,希望他们能够留在国家里弘扬佛法。
13. 同时,凡间也保留着许多本土文化和传统,如各国独特的节日和庆祝活动。
14. 古代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文化也在凡间得以体现,文人常常吟咏诗词,追求道德修养与精神提升。
15. 然而,妖魔鬼怪的侵扰则给凡间带来巨大的灾难,造成了民众的深重苦难。
16. 这些妖怪或是从天庭和灵山逃至凡间,或是从凡间修炼而成的,它们不时出没于山林、洞穴之间作恶。
17. 比如,白骨精为了吞食唐僧,曾三次化身人形以欺骗唐僧师徒;而金角大王、银角大王原为太上老君的童子,因偷取宝物下界作妖,设下陷阱捕捉唐僧。
18. 百姓面对妖怪的威胁,生活在深深的恐惧之中,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,甚至一些地方的民众不得不向妖怪进贡以求平安。
19. 不过,仍有勇敢的百姓和正义之士愿意与妖怪对抗,如陈家庄的村民,虽然惧怕灵感大王,依旧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孩子。
评论({{ count }})条
{{ item.user_detail["nick_name"] }}
{{ item.user_detail["title"] }}
还没有评论哦~